現代天珠論:

天珠主要產地在西藏、藏東、不丹、錫金、拉答克等喜馬拉雅山域,是一種稀有寶石。相傳天珠原屬於「天神」的寶物,因為出現了缺陷,被貶降到人間被藏族發現,所以西藏人至今仍認為天珠是「天降石」。 天珠為九眼石頁岩,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,為藏密七寶之一,史書記為「九眼石天珠」。天珠的內部結構。具有天然宇宙強烈的磁場能量,經日本研究證實為三、四千年,火星的隕石墜落於喜瑪拉雅山區,使天珠原礦在強烈撞擊下產生十四種火星上的元素,尤以「鐿」元素磁場能量特別強烈,造成天珠有不可思議的感應,亦符合藏胞認為天珠為「天降石」之說。 天珠磁場為水晶的三倍,水晶磁波為4伏特,天珠則為13伏特。礦石的硬度越高,磁場越強,而天珠是半寶石,硬度為莫氏7至8.5,除南非鑽石硬度為莫氏10外,當今地球上再也沒有任何礦石的磁場強得過天珠。這也是唯獨西藏的瑪瑙才稱為天珠,而巴西、波斯、蘇聯、印尼、台灣的瑪瑙,並不能稱為天珠的原因。 

天珠的質地和礦岩分析: 岩石可分為火成岩、沉積岩、變積岩。天珠為九眼石頁岩,屬於沉積岩之一種,組成顆粒為1 / 256公釐,主要由黏土固結而成的薄頁片狀岩石。 頁岩顏色因所含化學物質而不同,如含卷氧化鐵者呈紅色,含氫氧化鐵者呈微黃色,含炭質則呈灰黑色。 頁岩由黏土礦物所組成,亦含有少量其他礦物與有機物質,其最重要特性為具可裂性,可沿緊密之頁片面分裂剝開。 天珠的色澤大約可分為黑色、白色、紅色、咖啡色及綠色等顏色,經儀器測定,其中以紅色的磁波最強。紅玉髓是屬於石英的微小結晶之集合體,為玉髓之一種,一般而言,成形礦石的磁場大小與其體積是成正比